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僧门奇?释梦英七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
琴棋书画,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,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,古人认为,抚琴、弈棋、写字、作画,或者只是听琴、观棋、赏字、阅画,领会诗情画意,能赏心悦目,陶冶情操,有益于健康和长寿。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、山川河流,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,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,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。
——题记
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、建立宋朝开始,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。共计将近320年。
宋于1126年-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,徽、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,宋室被迫南迁临安(今浙江杭州),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、大散关为界,史称南宋,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。1276年,都城临安陷落,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。
北宋统一以后,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,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。因此,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。欧阳修曾这样感慨:"书之盛莫盛于唐,书之废莫废于今。" 尽管如此,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,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: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,而以自己为主,以意代法。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,形成"尚意"书风。苏轼的"我书意造本无法",黄庭坚的"凡书画当观韵",强调"韵胜",皆是此意。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。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、画家。苏轼说:"诗不能尽,溢而为书,变而为画。","退笔如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",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,是表现自我的手段,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。
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,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,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。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,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,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。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,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,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。
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、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。此前,南唐已有《升元帖》、《澄心堂帖》等法帖。宋代最早的法帖是《淳化阁帖》。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,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《绛帖》、细白和尚摹刻的《潭帖》,由蔡京负责摹刻的《大观帖》等。《宝晋斋法帖》等宋代法帖。
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书法作品。
释梦英,(945—1004)。宋代高僧,师号宣义,北宋衡阳郡(今衡阳市南岳区)人。有关他的生平事迹,宋人朱长文的《墨池编》有详细记述:“释梦英,衡州人,效十八体篆书,尤工玉箸。尝至大梁,太宗召之帘前,锡紫服。去游终南山。当世名士如郭恕先、陈希夷、宋翰林白、贾大参黄中之俦,皆以诗称述之。师号宣义。其后庐山僧颢彬学王,关右僧梦正学柳,浙东僧宛基学颜,亦为时人所称。”
娴通《华严》,专事弘扬,周流讲化,不辞辛劳。工书法,时人称其正书第一,篆次之,篆、隶又次之。识者谓“智永以后有阳冰,阳冰以后而梦英作”,释梦英书法继承了李阳冰篆书的传统,多以瘦硬著称。效十八体书,尤工玉箸。或谓其十八体书,多出臆度,与古不合。宋干德五年(967),尝至大梁,太祖赵匡胤召之帘前,赐紫服。 其后庐山僧颢彬学王,关右僧梦正学柳,浙东僧宛基学颜,亦为时人所称。 与六朝陈僧智永、隋僧智果、唐僧怀素齐名,号为“潇湘四僧”。
明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云:梦英“与郭忠恕同时习篆,皆宗李阳冰。”明杨士奇云:“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,然骨气意度皆习弱,不能及也。”明王世贞云:“英篆笔亦自整劲,正书出信本《皇甫君碑》,骨稍露耳。”明赵涵:《石墨镌华》谓,“英公正书第一,篆次之,分隶又次之。然其十八体书(指梦所集十八体篆书《惠林诗》)多出臆测,与古有合。” 刻立的《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》把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,并用楷书注释,自作序文说明,对研究汉字的渊源、演进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裨益。
从西安碑林所藏《赠梦英诗》碑中的内容看,其刻在碑上的就有32人,其中有陶榖、王著、李建中、宋白、赵昌言、苏易简、郭忠恕、陈抟等,可见其名气之大。诸如“纪赠歌诗数百人,序师多艺各求新。未言篆隶飞龙凤,且说诡异感鬼神”“到处闻人乞篆踪,学来年久有深功。
墨池阔类湘江水,笔冢高齐太华峰”“圣主有恩酬绝艺,帘前师号紫袈裟”“篆写千文迈古今,感陶承旨撰碑阴”“禅得玄机笔得精,孤云光彩甚分明。豪端落石堪为宝,海内无人不重名”“小篆每轻秦斯法,隶书犹鄙晋臣功。多才多艺如师少,当世群贤尽向风”“文章篆籀久传芳”“僧中何事最闻名,笔札高奇僧梦英”等。
从这些赠诗中我们不难看出,梦英在宋初以篆书擅名一时。写诗赞美他的,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,而且极尽溢美之词。宋代朱长文《墨池编》中记载称颂梦英的诗句“长安粉壁狂题遍”,十分类似于唐代人窦冀赞美怀素的诗句:“……粉壁长廊数十间,兴来小豁胸襟气,……忽然绝叫三五声,满壁纵横千万字。”以唐人夸怀素的规格来夸梦英虽是时人的拔高,但足以见其影响。
毕沅对这些诗却不以为然,他在《关中金石记》中说:“梦英,一沙门耳。其倾动朝土,不必皆如诗所云云,或好事者依托为之,以张大其教耶?然非所考矣。诸诗亦俱无可观。”
从目前所见宋代人以及后人的文献记载来看,大都提到释梦英的书法,而他的佛学水平鲜有提及,可见他一生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到了书法之上,而且还借助书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,受到了皇帝的封赏,也受到了同时众多名流们的赞誉,这在宋代僧人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。
北宋著名僧人梦英主要书法作品有:《篆书千字文》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《夫子庙堂记》《十八体篆书诗刻》《抄高僧传序》《华严法界观残碑》《赠梦英诗碑》等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篆书千字文,廿五行,行四十字,额古文篆书,袁正巳隶书,碑阴千文,序为皇甫俨正书,二十一行,行三十五字,碑阳干德三年(965)十二月二十八日立,碑阴干德五年九月廿八日在陕西碑林。千字文周兴嗣次韵,梦英篆并古文题额。袁正巳隶书。碑阳与阴均为吴廷祚建,碑阴武□郡安仁和刊。碑阴为安仁裕刻,碑额上刻七佛,佛旁刻佛名。碑阴之额横刻为“篆书千字文序”六字。七佛上刻坐佛与侍者,右损。左为文殊师利菩萨,观音菩萨。“梦英”之“英”字,惟此碑作“瑛”。
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之一
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之二
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之三
释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之四
《篆书千字文并序》,碑题《千字文》,又称《宋梦英篆书千字文》《宋篆书千字文》《梦英书千字文》。梦英书并题额,袁正己楷书释字,安仁裕刻,吴廷祚建。宋乾德三年(965年)刻,碑螭首龟趺,碑身高327厘米,宽103厘米,文25行,行40字。碑阴刻《篆书千字文序》,陶榖撰,皇甫俨书,安仁裕刻,吴廷祚建。宋乾德五年(967年)刻,文21行,行35字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,梦英书偏旁字源并题额,郭忠如书释字,梦基自序,郭忠如答书及衔名。高300厘米,宽99厘米,西安碑林博物馆藏。
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之一
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之二
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之三
释梦英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之四
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,碑题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五百四十部其建首立一为端毕终于亥》,又称《梦英说文字源》《宋梦英偏旁篆字》《说文偏旁字源并自序及郭忠恕答书》《偏旁字源目录及郭忠恕书》《偏旁字源》《宋六书偏旁》。梦英书偏旁字源并题额,郭忠恕书释字,梦英自序,郭氏答书及衔名,安文璨刻,元守全等立石,咸平二年(999年)刻。碑螭首龟趺,碑身通高300厘米,宽99厘米。碑题1行,隶书;目录17行,行33字,篆书;释字、自序、答书及衔名11行,行字不等,楷书。碑阴刻《京兆府小学规》。
此碑的楷书释文是学欧阳询的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全称《重书程浩夫子庙堂记》西安碑林博物馆藏。碑文属唐驾部郎中程浩撰,原系唐颜真卿书。碑石立于浙江杭州。后碑残,其文仅存十之一、二,迁往陕西华州。北宋时梦英重书。
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之一
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之二
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之三
释梦英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之四
十八体篆书碑左侧刻有刊石人名及郭忠恕书答梦英,四行,楷书。碑阴上截为一佛内容残碑,下截刻《夫子庙堂记》。
释梦英楷书主要学柳公权。明杨士奇云:“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,然骨气意度皆弱,不能及也。”其书《夫子庙堂记》,可称柳书嫡脉。
《宋梦英夫子庙堂碑》,碑题《书夫子庙堂记》,又称《扶风夫子庙堂记》《重书夫子庙堂碑》《宋修夫子庙碑》,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刻。梦英书并篆额,安文璨刻。碑方趺,碑身高202厘米,宽80厘米,文19行,满行30字,楷书。此碑断在《十八体篆书碑》碑阴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十八体篆书诗刻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十八体篆书诗刻》梦英用十八种书体创作出的的惠林诗书法作品,受到宋太宗赵匡胤的认可和喜爱,曾命人讲此惠林诗十八体篆书碑刻在西安文庙前,让各地学子学习、效仿,作为书法创新的楷模。目前该碑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。
梦英书并题释,袁允中书赠诗,安文璨刻,僧琼信等建。乾德五年(967年)刻,碑身高202厘米,宽80厘米。碑文分上下五栏刻,赠诗在第一、二栏,每栏行字大小均不一,文篆书,题释隶书,赠诗楷书。
后来宋代随之出现了《32种篆书金刚经》等书法作品。因此说十八体惠林诗是目前存世最早的百体书法图例标本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抄高僧传序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抄高僧传序》,拓本147.2x79厘米,弗利尔美术馆藏。碑题《张仲荀抄高僧传序》,陶榖撰文,梦英书,郭忠恕篆额,安文璨镌字。
碑身高152厘米,宽81厘米。文17行,行24字,行书。额题在碑文上方,右行“张仲荀抄高僧传序”1行8字,篆书。据路远考证此碑应刻于建隆乾德年间(960—967)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华严法界观残碑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华严法界观残碑》,无刻立年月,据残存碑文应为梦英所书,楷书。此碑残存碑文中未见刻立年月与撰、书者姓名,因其首行有“讲华严法界观宣”七字,故名。残石形状不规则,最高处67厘米,最宽处68厘米,文存15行,共137字,楷书。碑旁附民国宋哲元撰、杨兆庚书跋文10行,行28字,楷书。此碑书法风格与碑林藏梦英楷书《抄高僧传序》碑十分相似。梦英《篆书千字文》碑题称“南岳讲华严法界观赐紫沙门梦瑛篆并古文题额”,与此碑首行“……讲华严法界观宣……”亦合。碑文中“故太尉相国濮阳公……”所指应是吴廷祚,其人乾德二年至开宝四年出镇京兆,亦与梦英在关中活动的年代相符,所以,宋哲元跋文说此碑为梦英所书,基本可信。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赠梦英诗碑》赏析
北宋著名僧门奇?释梦英《赠梦英诗碑》,碑题《赠梦英大师诗》,又称《宋赠梦英大士诗》。陶榖等32人撰,僧正蒙书,义省等15人同建,安文璨、安文晟刻。咸平元年(998年)刻于《道因法师碑》碑阴,碑螭首龟趺,碑身高312厘米,宽102厘米,文分刻六栏,每栏33行,行14至16字不等,楷书。
宋人朱长文《墨池编》中记载了白贾《赠南岳宣义大师梦英》之诗,其中有:“衡山神秀潇湘清,灵气浚发奇人生。金仙才子称梦英,玉箸篆书天下名。隶外攻虞又攻褚,率更行体兼而有。别得张癫草圣才,笔头灿烂龙蛇走。八分飞白皆精练,长安粉壁狂题遍。功夫无让狸骨帖,声价高于铁门限。皇唐偏说怀素师,善草不闻真副之。近代聋僧小欧迹,谨楷龌龊无多奇。惊师宿世曾劳力,筋纸骨笔血为墨。受佛付嘱写征言,今生所以书无敌。我亦访奇满天下,多见名书与名画。虽见烟霄未称心,待取珊瑚为笔架。从兹懒爱吴筠碑,新歌重赠朴亚奇。”
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,似乎梦英是个书法全才,他会写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草书、行书、八分书、飞白书,其中楷书是又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,从存世的碑石字迹看,还学了柳公权,实在是一个不得了的僧人。
我们从现存西安碑林有关梦英的刻石中,只能见到篆书、行书、楷书、隶书,而不见其他书体。梦英诸体皆擅,最为称道的是他的篆书。《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》刻有梦英的《自序》,可以看作是其晚年对自己“振古风,明籀篆”的艺术实践的回顾:“自阳冰之后,篆书之法,世绝人工。唯汾阳郭忠恕共余继李监之美。
于夏之日,冬之夜,未尝不挥毫染素,乃至千百幅,反正无下笔之所,方可舍诸,及手肘胼胝,了无倦色。考三代之文,穷六书之法,俱落笔无滞,纵横得宜。大者缩其势而漏其白,小者均其势而引其画,伸而无倚,挠而无折,其鸟兽草木之象,山川虫鱼之形者,如飞走动,植于竹帛之上矣,盖言象形字也。今依刊定《说文》,重书偏旁字源目录五百四十部,贞石于长安故都文宣王庙,使千载之后,知余振古风,明籀篆,引工学者取法于兹也。”
这不免有自诩的色彩,而其镌碑的目的则在于“使千载之后,知余振古风,明籀篆,引工学者取法于兹也”,确是值得肯定的。然而由于梦英篆书传古未精、创新不足,多遭后人诟病。米芾曾在《书史》中说:“梦英诸家篆,皆非古失实,一时人又从而赠诗,使人愧笑。”赵崡在《石墨镌华》中也说:“僧梦英皆妄作耳,然则今所传十八体出英公杜撰欺世,非古实有之也……”但在北宋初年书法萎靡的现况下,梦英承袭古风,勤于篆籀,接阳冰之余绪,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,对后世的篆书延续和发展同样起到传承及纽带的作用。
明代王世贞认为:“英篆笔亦自整劲,正书出信本《皇甫君碑》,骨稍露耳。”赵崡在《石墨镌华》中称“但其书跋书、忠恕书俱正书,大有信本皇甫碑法。”正是应了前面宋白赠诗中所谓“隶外攻虞又攻欧”,只是宋白还遗漏了学柳公权。难怪赵崡在《石墨镌华》中又说:“碑(十八体书)首载赠诗,正书亦劲健,皆是英公手耶?如此,公亦非孟浪者矣。”同时赵崡还对其楷书《夫子庙堂记》提出批评:“此碑忽尔蹶张,全用柳诚悬《玄秘塔》法,不师其遒劲而师其粗疏,所谓真恶札也。”
楷书、隶书与篆书相比之下要复杂得多了,点画形态的丰富、笔法的讲究远远超出篆书,以所见碑中梦英的楷书与其篆书相比,赵崡在《石墨镌华》中所说的“余合数碑观英公书,似当以正书第一,篆次之”,当是中肯之论。就楷书而言,从赵崡的评价和现存碑石中字迹看,其学欧阳询的成就又当在学柳公权成就之上。对于梦英学柳公权之书,明代杨士奇也有评价:“《夫子庙堂记》,唐驾部郎中程浩撰,宋宣义太师梦英书,世多喜诵此文。而梦英书法一本柳诚悬,然骨气意度皆弱,不能及也。”
再将梦英的行书与其楷书相比,虽然行书中有一点欧阳询的意味,但其流露出的狂野之气,与其高僧的风度和气质大相径庭,这样的行书与其楷书相比,天壤之差。诚如蔡显良所说:“释梦英在书史上亦留下了一抹亮色,为篆隶书的一灯不灭作出一定的努力与贡献。”
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,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,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,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,宋太宗、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。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,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,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。